|
有了模具的成型部分,接下来的问题便是,如何将塑料注入模具型腔呢?
于是接下来将要揭晓的,是模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—“浇注系统”(Injection System):
“浇注系统”是模具上从注塑机喷嘴至模具型腔之间的通路,正是通过这个通路,塑料才能被从注塑机注入模腔。
通常我们将“浇注系统”分为两个部分:流道(Runner)与浇口(Gate)。
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个部分:
流道:
“流道”是模具上介于喷嘴与“浇口”间的通道。其实就注塑本身而言,流道的存在对整个注塑过程没有任何益处,有时甚至还会带来麻烦。因为,当喷嘴与模腔间出现一个额外的中介后,势必会带来熔融塑料的温度与压力的损失。
所以,注塑模具流道设计的首要原则便是:尽可能降低熔融塑料在流道内温度与压力的损失。(尽量能使注塑过程忽略这一部分的存在)
但是,由于模具结构、空间、功能等因素,流道在注塑模具中又是必不可少的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模具上基本没有空间使喷嘴与模腔直接联接;此外,喷嘴与模腔直接接触,喷嘴的高热量也就势必传导至模具上,使模腔的温度受到影响,这是对注塑非常不利。
另外,由于生产效率的原因,模具通常不会仅有一个模腔。
对于“多腔模”(Multi Cavity Mold)来说,流道就会像树一样,将熔料从喷嘴经过主干与各个分支,最终到达模腔。此时的流道还会附加一个要求,便是熔料在经过流道后,尽量能保证各个模腔内的流动状态一致。
这其中,直接与喷嘴连接,也就是熔融最先接触的部分称为“主道”(Sprue),它通常与模具的主分形面垂直,为了防止注射压力的损失,“主流道”的直径会其它部分略微大一些。
“主流道”与产品型腔之间的部分,通常称为“分流道”(Runner)。他们用以将熔融塑料分别均匀地送入各个不同的型腔。
“流道”与“型腔”之间的部分称为“浇口”(Gate),它是料流进入型腔的最后门户。相比与“流道”,“浇口”的尺寸要小得多,之所以要将其做得小,有三个主要原因。首先,熔融的料流在经过流道之后已经有些许冷却,而高压下的料流在通过一个较小的门户时,有一定的剪切作用,此时的料温会有所升高。
另外,较小的浇口在注射完成后可以快速的冷却,以减少注塑的周期时间。最后,最终的产品通常不会含有浇注系统部分,所以较小的浇口也更便于加工完成后的去除,而且尽可能少的影响产品外观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