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6月22日表示,由于“工厂关灯”、“机器换人”,自动化让昆山厂人力减半,营收仍持续成长,但这是「0跟100的挑战」,成功100分,生产不顺就是0分。 当日,该厂区内为全球著名电子品牌组装数据线的工厂22年来首次向媒体开放。在“关灯车间”记者看到,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,厂房灯光绝大多数处于关闭状态,厂区内有少量工作人员。厂房屋顶铺设着6兆瓦的太阳能电池板,为灯光系统提供电能。在传统连接器零件厂房,生产制程运用工业4.0物联网进行管控。 以往每条产线用2到3名工人撕掉平板计算机背板保护膜,过程需30秒以上。如今,富士康以自制机械手臂透过流体力学撕膜,每片只花1秒左右。 在生产连接线接头的热熔焊接厂房,机械手臂在昏暗环境下,取代人力处理精密零件的二次成型作业。免开灯不只省电,每条产线每个班仅需1人照顾机器,12小时的产量就可突破2万件。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电子产业制造商,也是追随第一批大陆发展热潮登陆大陆的台资企业。1988年,富士康投资大陆,1993年在江苏昆山设厂,其昆山厂现产精密模具、笔记本电脑、工业电脑、液晶电视等。 周期性缺工、人力成本攀升、产业外迁,作为台资企业的典型,富士康也面临同样的外部环境。游象富说,近年来苏南缺工率较大,富士康周期性缺工,人力成本走高,规模化生产后报价降低。众多压力下为就地转型,留在昆山的产能已部分实现自动化无人生产。 “例如在hotbar(脉冲加热回流焊接)组装环节,由于机器取代人,员工从最多时的1500人下降至300人”,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昆山有限公司副理王丁贵介绍说。 据企业统计,自2010年至今富士康投入3亿元对昆山厂区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,采用自主研发机械手臂2000余台。 游象富受访时说,富士康20几年前便走入自动化,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够响亮,其实就是从制程改善一步步走下来的结果。他表示,自动化投资压力很大,展现的效果是「0跟100的挑战」,没有及格或不及格,成功100分,生产不顺就是0分,但自动化是逃不掉的,将是富士康的长期目标、工作和责任。 谈到自动化的效益,游象富说,昆山厂2年前最多曾雇用11万名员工,目前只剩5万至6万人,但营业额不但没减少,还在增加。 此外,人力条件与能力也向上提升。游象富以二次成型产线为例,总人力从180人减至24人,但量减却质精,因为以往180人都是作业员,现在剩下的24人全是能调整机器和检测的技术员。 鸿海集团旗下鸿超准事业群执行副总经理杨明陆表示,人无法做到全年无休,但数控机械设备可24小时持续生产;大陆人工年成本人民币约5万元(新台币约25万元),机械手臂每支则是13万元。 他说,富士康「希望全部都用机械代人,不要有人最好,但这需要时间」。远程目标是让人的智能在机器上产生,让人能驾控机械设备,这就是「工业4.0」的雏形。 游象富表示,当下制造业面临诸多困难,但富士康不会放弃制造业,自动化是未来制造企业改善现状、提档升级的必然走向。 0 n0 B/ m3 _# l- Z- _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公众号“创业项目分享”,若侵权原作者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- G2 T$ M- `6 ^2 i* W, e! w1 ?
) `6 U7 F. R, I) O/ R" S% h
( v& v+ j* F" @) B3 D. }$ C8 e
9 E- y7 |' x3 Q. 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