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近期,富士康计划将在印度建立12座工厂,可提供最多100万个工人的就业岗位,三星计划将中国80%的产能迁到越南的生产基地,HTC、华为、小米等企业将在印度设厂。这几个消息在行业引起轩然大波,再度掀起关于“中国制造”的热议,多数人认为,中国制造成本上升是最大的因素。& M% [, e. [9 I" k
, S( D1 U) _4 V有媒体引用来自于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题为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》的报告。该报告称,若比较全球出口总额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,并以美国的制造成本为基准指数100,中国大陆的制造成本指数高达96。即,同一件产品,若在美国制造,成本是1美元,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.96美元,表明两者差距已大幅缩小。4 [+ M. S4 U! `6 q' c
/ ]. x# ?- L3 V" j) R
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?0 S2 C. _, Y* ?2 y
5 v, j+ y l/ P& O
中国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陈经指出,这只是美国机构和媒体玩儿的“障眼法”,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,该指数计算方式是:先选定一个基准国家,把劳动力、电力和天然气三项成本加权考虑,再加一个数凑成100,这个基准国家就是美国。; N+ Z% [6 I2 T) r: `
+ q& q; b1 X6 S& i
三项(具体数值根据占成本的比重得出)相加,美国的成本是20.8,之后加上“其他因素”79.2,凑成100。该报告认为,所有国家的其他因素都不会低于79.2。如2004年印度是86.8,比中国的86.5还高。计算后,中国2004年的数值为86.5,2014年的数值为96。( D$ W9 I5 z+ k) X* n8 ?
4 f: _- Y3 O9 ]: A- y6 j0 _4 f陈经认为,不仅计算方法有问题,该报告中中国制造的各项数值的真实性也有待考量,因为其将美国三项成本的比重18.2:1.1:1.5照搬到其他国家的三项比重中。
* e2 @- j; m6 M; ?6 z; M( \& ^ j) G* g
如果报告是按照上述方式计算的话,其得出的结论是非常不可信的。不同国家之间比较制造成本需要用严谨的方法来计算,而且影响制造成本的变量很多,用极少的变量来进行判断,未免武断。
; w2 O) b! j! q' X+ [4 @1 M2 O! g7 w$ ~
劳动力价格上升?4 j4 D* L% V9 |
9 @* w \7 M ?" d3 \ J
在我们的感觉里,中国工人的收入确实有很大的增长,但那是由于以前的收入实在太低。也有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早期数据表明,2004年,中国制造业工人时薪为0.8美元。
, p* W/ I- m3 }7 d
; c# B" Q' r- R! R光明网2006年的一篇文章说,2004年,中国工人工资只有美国的4%。随着用工荒的出现,这几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收入确实增长了很多。但究竟增长了多少,会不会像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近期数据显示,依据经生产力调整后的工资水平,时薪涨到2014年的12.47美元?
+ f+ I' ~, Q: |% H. {3 e6 U2 b$ `. G/ e$ Z3 X- \# H
如果中国工人每小时的薪资达到12.47美元,即每小时在70元人民币以上,每月的薪资收入应当在1.3万元人民币以上。这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有很大的差距。根据该组织发表的“2013~2014年世界各国人均月薪工资收入排行榜”,中国大陆在72个国家中名列57位,平均月薪656美元,折合**民币约4000元。
$ Q8 L$ x: i/ \. U% Y( \9 e/ ?! A
由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山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师生联合组建的ilabour课题组,成立4年多来,对富士康工人、建筑工人、尘肺工人等多次社会调研。调研结果显示,尽管“跳楼事件”发生后鸿海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郭台铭曾承诺2012年将大陆员工的工资翻一番,即要达到4000~4400元,并有报道称员工加班费能够达到薪水的60%。
3 p# b4 H! T0 C* m& h2 P, p0 p: s# M( N
郑州、深圳、成都和重庆4个厂区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,截至2015年2月,富士康员工月均基本工资为2128元。员工工资2004年~2014年增幅仅为2.2%,而2014年广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增长2.3%。
' R/ Q/ _; N3 {$ Y4 a a. W! `- [" v9 i2 ~0 J7 `* v: C
然而,对比明显的是,2011年~2015年2月,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的营收从3.4万亿新台币增至4.2万亿新台币,利润额从769亿新台币增长至1300亿新台币,增长率超过68%。
/ q5 ~7 A* y' F$ X; k/ c, e0 R1 O1 {' C, W$ w8 v
如果说富士康对中国员工薪资支出只是其利润的九牛一毛,那么,被数次引用的“中国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”这一理由是否成立?9 d+ t1 l; `% Q
( J' n/ Z H% g2 U ?靠极低工资形成极低劳动力成本,维持“世界工厂”的竞争力,是对人力资源的粗使践用和可耻浪费,是遗祸无穷的粗暴掠夺,同时也难以维持工人忠诚度。. ~5 ~; K# e2 p* ]9 x: Z1 A4 X
4 D' x- l0 D8 `; ]7 U Z2 ]+ l8 r( g; z, p
为何海外出击?
9 m8 o# b+ c k3 s6 m* W6 W. P2 L* Y* _2 L3 g1 a/ U D% N: C
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中国劳动力成本在富士康的利润面前不值一提,中国的员工素质和配套设施比印度好很多,制造成本指数也只是“噱头”,那么众多企业为何看上印度?是其人口红利,抑或是其他原因?
3 r# Y- k3 D, b; B$ b) U7 E. G/ j6 R6 r' V6 D! h1 s; q# u. c' B2 O4 W
有专业人士表示,人工成本显然不是富士康在印度办厂的主要原因。投资环境还有其他的重要方面,如劳工政策、基础设施、行政效率、土地供应等方面,这些目前印度仍远不如中国。他们之所以在印度投资,是一种尝试,是对印度巨大的潜力的一种期望和对莫迪政府的改革期待。其成效如何,仍有待观察。8 E4 c* M0 g* h% _1 M7 R
2 t* }/ R' w& B4 |' z不过不能否定的是,企业的代工模式是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重要特征,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是吸引很多海外投资者的重要因素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利润相对低,非常容易受到生产成本变动的影响。6 n$ O b) l' \5 x3 c( V
! I' u; y3 s3 u- J5 T6 F0 V
至于众多企业投资印度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:首先,汇率的变化及贸易壁垒,造成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承受很大的压力,因此会积极寻求一些出路;其次,新兴市场国家的手机市场潜力很大,而且劳动力价格比中国更加便宜;再次,印度正欲将本国打造成制造业强国,并正在研究修改政策下大力气吸引外资。
' `% B" Q1 k+ f$ U$ X" J8 y( U0 L( D- r0 q$ J4 k8 Z
将中国工业能力输往海外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表现,既可消化过剩产能,又有助于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。比如手机制造业,一部手机在中国生产的成本低于印、巴,但印巴关税高。在当地建厂,既有利于开启当地巨大市场,也有助于中国企业间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。. j# G+ z3 M( `) N$ {1 p: Y
; X$ {. y# x$ H; a) O6 z5 s
& l0 o; P/ [ U6 G# v8 z% A. i& \, A
|
|